本報記者 熊燕 郭謠 張瑩琳 王歡 李文君
陽光下戶撒的五彩稻田、雨后三臺山青翠欲滴的茶園、華燈初上后人流如織的芒市傣族古鎮(zhèn)擺勐傣民俗體驗街、假日里一房難求的出冬瓜村民宿、如火如荼的盈江觀鳥經濟……走進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仿佛走進一幅美麗的生態(tài)山居長圖。生態(tài)保護帶來的真金白銀、文旅融合帶動的鄉(xiāng)村振興,在長圖中一目了然。近年來,德宏州生態(tài)保護的底色更足,民族文化保護和特色產業(yè)發(fā)展動能強勁,著力描繪鄉(xiāng)村振興、活力迸發(fā)的邊疆新景。
一次牽手帶來的山鄉(xiāng)巨變
從芒市出發(fā),開車20多分鐘就到了出冬瓜村。出冬瓜村隸屬于全國唯一的德昂族鄉(xiāng)——三臺山鄉(xiāng)。中國德昂族博物館、德昂族酸茶、德昂族織錦是這里的名片,青昂閣、上上居是這里的地標,趙臘退、趙玉月是這里的名人。
如今,在出冬瓜村,名詞“青昂”非常火爆。“青”指上海市青浦區(qū),“昂”指德昂族。自從2019年上海市青浦區(qū)對口幫扶三臺山鄉(xiāng)出冬瓜村以來,這里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變的是水泥路、旅游公廁、路燈等基礎設施,保留的是德昂族故事走廊、非遺學院、水鼓廣場、德昂族酸茶體驗中心等德昂文化。
作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州級傳承人,趙臘退的故事在出冬瓜村頗有代表性。靠著酸茶制作技藝,趙臘退成了村里的酸茶產業(yè)帶頭推廣人。在他的帶頭推廣下,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德昂酸茶成為愛茶人士的心頭好。而在“青昂項目”的帶動下,德昂族酸茶開始走向全國。
仲秋逢雨,記者走進趙臘退家時,他正在屋里做著酸茶。一棟2層樓的嶄新干欄式建筑代替了原來的一層樓小屋。這里是趙臘退接待游客的農家樂,放得下十余張桌子?!耙坏街苣?,這里就熱鬧得很。吃飯的、喝酸茶的,有芒市來的,也有外地來的游客。我們德昂族酸茶現在很有名,全國各地的人都找我買呢?!痹洸簧蒲哉劦内w臘退,如今自信風趣了許多。他家可年產酸茶300公斤左右,每公斤售價是880元,大概有200公斤供自家的農家樂使用,100多公斤對外銷售,一年的酸茶銷售收入有20萬元左右。
和趙臘退一樣繁忙且快樂的還有趙玉月,她家的民宿翻修后,今年“十一”假期可以迎客?!胺廾袼薜?1萬元,政府補貼了8萬元。新民宿現在有18個床位,每間房里都有我們德昂族喝酸茶的小茶桌。喝杯酸茶,體驗火塘文化,也體驗一下我們德昂人的快樂?!壁w玉月和兒子各司其職,她負責織錦和民宿,兒子負責制作和銷售酸茶。“今年我的織錦賣了1萬元,兒子的酸茶賣了3萬元。等到‘十一’,我這個民宿開起來,收入該翻番了?!壁w玉月很期待。
在出冬瓜村,這樣的德昂族人家并不少。村里的新發(fā)展,很大程度得益于上海市對芒市三臺山鄉(xiāng)德昂族文化產業(yè)建設項目的支持。2019年以來,上海市對三臺山鄉(xiāng)開展對口幫扶,投入720萬元在出冬瓜村建蓋德昂族酸茶體驗中心,用于保留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并以點帶面盤活全鄉(xiāng)旅游產業(yè),帶動經濟發(fā)展。出冬瓜村村黨總支成立金齒公司,并與華江公司合作成立達昂旅游公司,共同開發(fā)高端旅游項目,吸納周邊55戶210名村民加入項目建設。2021年以來,全村接待游客9萬余人。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出冬瓜村吸引了近5000名游客前來觀光游玩,體驗式民宿入住率57.8%,部分農家樂日毛收入達萬元以上。
一張照片帶來的生態(tài)紅利
翠鳥銜魚,生死瞬間。在密林埋伏了整晚的自然生態(tài)攝影師孫曉宏按下快門,捕捉下這珍貴的一幕。誰都沒想到,照片中這只鳥引發(fā)了“蝴蝶效應”,在大半年時間內吸引近3000名中外鳥友前往拍鳥、觀鳥,不僅為當地村鎮(zhèn)帶來將近50萬元的收入,還讓盈江縣一夜走紅。
這張照片是孫曉宏2017年10月在盈江縣那邦鎮(zhèn)那邦濕地拍到的。圖片中的鸛嘴翡翠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也是中國最為罕見的鳥類之一。多年來,該鳥種只在那邦濕地等極少數地方被發(fā)現過。這張照片的出現,讓全國各地的自然生態(tài)攝影師大呼驚奇,接著蜂擁而至?!澳茉诘潞昱牡竭@樣的珍奇鳥類,實屬難得。更何況,除了鸛嘴翡翠,這里還有其他以前沒有拍到過的鳥類,這可能就是吸引自然生態(tài)攝影師的關鍵所在吧?!睂O曉宏說。這些聞訊趕來拍鳥的攝影師,在2個月內給當地人帶來了50萬元左右的收入。以此為開端,盈江依靠好生態(tài)走上了致富路。
作為“活著的鳥類博物館”“動植物基因寶庫”,德宏州盈江縣有多種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是全國村一級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尤以鳥類資源為甚。目前,當地發(fā)現鳥類700余種,是國內觀察和拍攝野生犀鳥的絕佳之處。觀鳥人拍鳥人的到來,打開了盈江的發(fā)展思路,改變了盈江。
依托完整的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豐富的野生鳥類資源,當地采取“政府+協(xié)會+合作社”的模式,積極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包括建設觀鳥特色村寨,舉辦“國際觀鳥節(jié)”等活動,在全縣形成“觀鳥旅游”大環(huán)境。同時,村民們也紛紛抓住商機,參與到餐飲、住宿、向導等較當地而言的新興職業(yè)中,實現了外地人在青山中看鳥,本地人在家門口掙錢。
如今的盈江縣石梯村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觀鳥地。隨著一幅幅野生鳥類攝影作品相繼誕生,來盈江的人越來越多,有鳥類攝影師、自然風光攝影師,也有游客。綠水青山間,當地村民開辟了一條脫貧致富與生態(tài)保護并行的新路子。
一系列文體活動帶來的小城發(fā)展
“在疫情防控允許的條件下,我們今年下半年會組織以‘大美隴川’命名的系列文化體育活動。全國氣排球邀請賽、汽車摩托車雨林越野挑戰(zhàn)賽、山地自行車公開賽、足球公開賽等文化體育活動,已經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業(yè)余選手。你現在去問問,隴川的賓館可是一房難求呢?!?月7日,記者在隴川縣采訪時,遇到了正為各類文化體育活動忙得不可開交的縣委書記寸待純。
抓住“十一”黃金周契機,隴川縣著力打造項目多元化的文化體育活動和“大美隴川”本土品牌賽事活動,以此吸引人流、帶動消費、促進發(fā)展。
如果說隴川以前的地域名片,人們記得的有目瑙縱歌、過手米線、戶撒刀,“換裝”后的隴川,美得更有層次了:五彩稻田、環(huán)縣公路旅游線、月月不斷的“文旅體育+”活動……曾經的邊陲小城,迎來了高質量跨越式發(fā)展的契機。
“戶撒刀王”項老賽是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每天,都有慕名去他家看戶撒刀的人。從阿昌族人家必備的生產工具,到如今涵蓋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及裝飾性工藝品3大類120多種,人人認可的工藝刀——戶撒刀為隴川帶來了一批又一批粉絲。而去項老賽家“打卡”后的游客,往往也會去到下一個點——戶撒銀器制作技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李換芝的家,了解傳統(tǒng)阿昌銀器的制作。從刀到銀,游客們在逛逛買買中就能了解阿昌族的文化傳承。
從項老賽家出發(fā),不過10分鐘的路程,便看到一片占地200畝的稻田?!跋灿蟆钡膱D案,迎風起舞?!拔宀实咎锸俏覀儜羧龅男碌貥耍刻斓竭@里打卡的人可不少?!闭驹谟^景臺上,戶撒鄉(xiāng)保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余紹富指著一望無垠青黃紅相間的稻田。“以前人們來隴川時,總抱怨可看的景點小且散。現在,我們打造了一條42公里的環(huán)縣旅游線??梢匝刂@條線體驗隴川之美,也可以跟著這條線暢快運動?!彪]川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刀榕說。
和德宏的其他縣(市、區(qū))相比,隴川縣并不是那么亮眼。但是,這座位于中緬邊境的縣城卻有其獨有的特點:歷史悠久、充滿開放活力。近年來,隴川縣還獨辟蹊徑,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打造各類體育文化活動。汽車摩托車雨林越野挑戰(zhàn)賽、山地自行車公開賽、足球公開賽、氣排球邀請賽、帳篷徒步音樂節(jié)、書法繪畫攝影展等全面開花。到年底,隴川縣將完善舉辦文化體育活動的平臺與機制,初步形成輻射全縣、內容多樣的文化體育項目布局,持續(xù)推動縣域體育與文旅產業(yè)深度融合發(fā)展,逐步實現體育內容和生態(tài)旅游的彼此賦能,帶動鄉(xiāng)村振興向前發(fā)展。
民族文化、傳統(tǒng)技藝、稻田風光、山野奇趣……既有良好生態(tài),也有產業(yè)發(fā)展;既有傳承保護,也有創(chuàng)新振興。如此相輔相成,一個嶄新且美麗的德宏正徐徐展開畫卷。
德宏生態(tài)田園城市景觀 本報通訊員 錢明富 攝 紅腿小隼 本報通訊員 孫曉宏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