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萬敏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成博
“成為珠寶設計師,與我從小深受彝族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成長經(jīng)歷之間,是一種水到渠成的關系。”作為第一位登上全球頂級時尚雜志《Vogue》的中國彝族設計師,龍紅紫娓深愛自己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彝族婦女們口耳相傳的飾品制作技藝,不斷帶給她靈感的同時,也啟發(fā)著她新的思考。
日前,在西昌古城南門這處見證涼山彝族發(fā)展的古跡前,龍紅紫娓一身中長飄逸黑色外套,向記者講起讓彝族文化在時尚中走向大眾的故事。
彝族傳統(tǒng)文化浸染出“時尚夢”
2019年5月,龍紅紫娓憑借自己創(chuàng)立的首飾品牌,被國際權威時尚雜志《Vogue》國際版評為“中國最優(yōu)秀七大新銳珠寶設計師品牌”之一。作為首位登上《Vogue》的中國彝族設計師,龍紅紫娓認為,正是長期的彝族傳統(tǒng)文化浸染,讓她找到了一種溝通大涼山與國際前沿的“時尚語言”。
彝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字和藝術表現(xiàn)形式。作為出生于云南省寧蒗縣的彝族姑娘,在龍紅紫娓的記憶里,“媽媽做的百褶裙、衣服的銀紐扣、耳朵上佩戴的耳環(huán),都特別好,而且還是自己設計的;奶奶更擅長做銀領牌、拼接色彩艷麗的煙袋,連睡覺都穿戴著。從小我就知道,飾品和人是可以合而為一的。”
正是從小看著奶奶和媽媽做彝族傳統(tǒng)飾品的經(jīng)歷,讓龍紅紫娓對做飾品、做服裝有著天然的向往?!吧现袑W的時候父親經(jīng)常問我長大想做什么,當時我就想到了媽媽和奶奶,決心以后做自己的服裝品牌?!?br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list-style:none;" /> 多年以后,當龍紅紫娓設計的珠寶首飾已經(jīng)走出國門、登上國際時尚舞臺時,回想這個中學時代就在心里扎根的夢想,她覺得,“很大程度上,是成長環(huán)境成就了人生。彝族人保持至今的與大自然緊密聯(lián)系的生活方式,產(chǎn)生了特色鮮明的審美感受,見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彝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太好了。”
但對于當時的龍紅紫娓來說,彝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就像手上有許多的珍珠,卻不知道該怎么串連起來。因此在高考后,龍紅紫娓選擇了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系,她想出去看看,或許能獲得新的靈感。
大學期間,龍紅紫娓到莫斯科普希金語言學院做了一年交換生,在枯燥的語言學習之余,她從莫斯科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找到了樂趣,“聽音樂劇,看畫展,陶醉在藝術中的眼光看到什么都是美的?!?br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list-style:none;" /> 大學畢業(yè)后,龍紅紫娓沒有立馬投入時尚行業(yè),而是在別的行業(yè)里輾轉了五六年,“別的工作不是做不好,但就感覺缺乏足夠的激情?!?015年,她辭去原有的工作,開始了向“時尚夢”的再度追尋,她苦學英語,考入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倫敦時裝學院攻讀時尚商業(yè)及設計專業(yè)碩士學位。
經(jīng)過一年半的學習后,龍紅紫娓于2017年回國。由于有很多親戚在涼山,也由于涼山與彝族文化的血脈聯(lián)系,她從那時開始,每年到?jīng)錾礁骺h采風?!坝幸淮螐拿拦每h回來,路遇堵車停在邊上。正是夕陽西下的時候,一個年齡和我差不多的姑娘,趕著羊群回家。她的家在山的那邊,山的形象就在眼前?!饼埣t紫娓告訴記者,眼前這個陌生女性所透出的柔軟打動了她,接下來要做什么突然很清晰地出現(xiàn)在她的眼前。
尋找詮釋民族文化的新視角
每次采風,采訪、拍照、錄像、做設計、做記錄、整理,龍紅紫娓和團隊成員分工合作,十分認真。除了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龍紅紫娓也通過采風尋訪當?shù)貎?yōu)秀的手工匠人。
“我們希望和當?shù)貎?yōu)秀的手工匠人合作,在尊重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通過對設計進行當代化創(chuàng)新,在保護日漸消逝的傳統(tǒng)技藝的同時,賦予傳統(tǒng)技藝新的語言和表達,從而引起更多人對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技藝的重視與欣賞,拉近傳統(tǒng)與生活的距離?!?br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list-style:none;" /> 龍紅紫娓理想的工作節(jié)奏是,半年在國內,半年在國外。走進彝族村寨尋找深山里的手藝人,用圖片記錄彝族人的傳統(tǒng)與當下,給龍紅紫娓提供了放飛藝術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而時刻保持與國際時尚前沿的接軌,則確保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始終在一條契合廣大受眾的審美與需求的方向上前進。
2019年9月,在英國舉辦2020倫敦春夏時裝周期間,她乘勢在倫敦海德公園附近的雅山畫廊做了一個名為《我們》的小型展覽。潔白的墻面上,攝影師郭建良等拍攝的黑白作品以及民間匠人制作銀飾的圖片,把觀者帶到遠隔千山萬水的涼山;方形立柱和臺面展臺襯托出精美飾品的高雅與純凈,展品中配搭的彝文書籍等,將古老與現(xiàn)代交相呼應的意味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
展覽的半個月時間里,參觀者絡繹不絕?!疤貏e是有一對老年夫婦,在展廳觀看了兩個多小時,了解得很仔細。”蘊含彝族文化的飾品令人眼前一亮,“那才是根?!饼埣t紫娓明白,“對民族文化的真正的看重,不是發(fā)現(xiàn)一個新地方,而是新視角?!?br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list-style:none;" /> 經(jīng)龍紅紫娓之手,彝族同胞平常佩戴的珠子,改造為一顆銀質鏤空的“小燈籠”,層層柔和的弧線中,有一種古典的韻律,總重卻只有11.7克,輕靈優(yōu)雅。這件飾品的成功超乎她自己的想象,也激勵她對彝族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繼續(xù)挖掘。
比如,基于彝族同胞夜觀星象的傳統(tǒng),她設計了一件耳飾,“Star”(流星)和“Naked Cloud”(流云),閃耀的群星被簡化,小圓盤上豐富的層次仿佛夜空的星光,在不同的組合中,幸運星既浪漫深邃,又精致古典。還有彝族男性佩戴的“英雄帶”,被打造成了由天然淡水小米粒珍珠制作的“Mercy”身體鏈,不經(jīng)打磨而保留自然的真實美感,在優(yōu)雅隨性中能很好地展現(xiàn)靈動的女性氣質。
經(jīng)過不懈的推廣與努力,時尚也漸漸從龍紅紫娓等少數(shù)人的追求蔓延成涼山手藝人的共同追求。越西縣非遺文化中心主任孫建生表示:“涼山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缺少的是開闊的視野以及能夠打動人的品牌。希望能有更多像龍紅紫娓這樣的國際時尚設計師來指導,讓彝族的非遺文化融入國際元素。”
人物名片
龍紅紫娓
彝族,祖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出生于云南省寧蒗縣,2017年碩士畢業(yè)于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倫敦時裝學院時尚商業(yè)及設計專業(yè)。2019年,被國際權威時尚雜志《Vogue》國際版評為“中國最優(yōu)秀七大新銳珠寶設計師品牌”之一,是第一位登上《Vogue》的中國彝族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