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9,40(05)
王希恩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摘要:把分散的多民族打造成一個整體的國家民族建設,是近代以來世界各國發(fā)展的一個普遍傾向,中國也不例外。中華民族建設實際上也就是"多元一體"建設,一方面要包容文化和族體的多樣性,一方面又要認同國家的政治和文化,實現(xiàn)國家層面的一體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先要從文化認同上表現(xiàn)出來。中華文化認同包括三個層面:各民族的自我認同、各民族之間的相互認同和中華民族的一體性認同。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共同體,同時也是一個基于政治、經(jīng)濟和地域等因素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除了講文化認同之外,還要講中華民族的政治認同,既包括國家認同,也包括利益認同與命運認同。自覺認識和發(fā)揮中國民族建設的優(yōu)勢,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旗幟,努力培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當前我國民族理論工作的一項重要責任。
關鍵詞:中華民族;民族建設;文化認同;國家認同;
基金資助: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構(gòu)建中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少數(shù)民族視域研究”(17ZDA15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