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延中 寧亞芳 章昌平 彭福榮
[提要]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民族“多元”聚為“一體”的內生動力概括為“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各民族“三個相互”與共同擁有并開發(fā)統(tǒng)一的生存空間息息相關,并依存于中國內部互補性極強的生態(tài)格局及民族分布格局。統(tǒng)一生存空間的內部差異,導致各民族生產生活方式互補性極強; 互補性和互惠性驅動各民族之間相互往來不斷密切,促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廣度、深度不斷發(fā)展。伴隨古代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各民族逐步形成了統(tǒng)一的國內市場和共同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培育了共有精神家園和共同心理素質。經濟依存、文化共塑、情感共育三大機制持續(xù)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近代由自在到自覺的轉變。新中國成立以來,進一步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從自覺到自為、自信和自強的發(fā)展。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各民族“三個相互”重要論述為指導,才能深入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機理,也才能科學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xiàn)實路徑。
[關鍵詞]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經濟、文化、心理因素; 中華民族共同體;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圖分類號: C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26( 2021) 09—0001—09
點擊以下鏈接在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