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學術年會暨中華古文字冷門“絕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討會于新疆大學隆重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與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聯(lián)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文字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吐魯番市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冷門學科資助項目“中國民族古文字學”、中國歷史研究院“絕學”學科扶持項目(回鶻文獻學)聯(lián)合協(xié)辦。來自國內30余所高校和科研單位的80余位各民族專家學者參會。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副會長、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阿依達爾·米爾卡馬力教授主持。新疆大學宣傳部部長張允、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全國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杜宇、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所長董文柱、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鐵山、西南民族大學教授王啟濤先后致歡迎詞。他們均強調,中國民族古文字和古文獻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將文化自信提高到了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研究中國民族古文字和古文獻的學者不僅要有傳承絕學的學術擔當,更要肩負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服務國家文化戰(zhàn)略的時代使命,使民族古文字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會議邀請北京大學中文系陳保亞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聶鴻音、喀什大學特聘教授牛汝極、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鐵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孫伯君、西南民族大學教授王啟濤、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研究員段玉泉做主旨報告。會議設置了五個分會場,與會學者分別對納西東巴文、藏文、契丹文、回鶻文、蒙古文、回鶻文、西夏文、滿文、錫伯文、彝文等少數(shù)民族文字和文獻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與以往會議不同的是,本次會議的學科交叉明顯,多個語種都在進行數(shù)字化和AI數(shù)據(jù)庫建設,并且在積極的探索中已經(jīng)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會議表決通過了《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章程》修訂方案。
會議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落幕。與會專家學者們表示,當前中國民族古文字文獻研究蓬勃發(fā)展,與會學者們愿以扎實的學術成果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加強冷門絕學研究的號召,深入挖掘民族古文字文獻的寶貴價值,著力推進民族古文字文獻研究的跨學科協(xié)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發(fā)展貢獻更大力量。

(會議現(xiàn)場)

(合影)
供稿:孫森 供圖:崔彥娟、周英惠